原标题:医务人员获得感成两会关注重点,以智慧医疗助力“技术减负”
“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健康需求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,逐步从‘以治疗为中心’转变到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’,也从仅仅关注‘物的投入’转向更多考虑‘人的关怀’。医生的安全与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坚实基础,医务人员的获得感是医改的重要目标。”
2020全国两会在即,在全国人大代表、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计划提交七份书面建议中,就有一项为提升医务工作者获得感而建言:建议加大投入、力促改革,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,帮助医务人员实现“制度性减负”;进一步加快智慧医院建设,帮助医务人员实现“技术性减负”;精细化管理患者关系,重建医患和谐;让基层家庭医生和乡村医生,充分享受政策与技术红利,促进医疗模式适应老龄化趋势,弥补城乡差距。
提升医院管理效率,提升诊疗效率,提升医患沟通效率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……医疗健康与互联网已密不可分,透过马化腾的建言,我们或可一窥数字技术对医务工作者的“技术减负”。
人工智能减负重复性工作
根据《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》,超过50%受访医生表示自己平均每周工作在60小时以上,其中接近25%的医生,平均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,大量重复性事务占据了医生的工作时间。
“互联网、大数据、AI,使得今天的医生能够站在无数医生的肩膀上,能够看到一片新的世界,是医疗发展新的历史阶段。”两年前,钟南山院士为医疗AI“打call”时提到,长期以来,广大的基层医生需要花长时间的艰苦学习才能够赶上高水平的医生。缩短差距的办法,是通过人工智能,辅助基层医生较快地掌握正确诊断,提升技术水平。
在两年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,人工智能已实现了助力前线医生:搭载“腾讯觅影”AI医学影像和腾讯云技术的人工智能CT设备,可在患者CT检查后数秒完成AI判定,并在一分钟内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参考。而按照一次胸部CT产生300张影像计算,医生肉眼阅片将耗费5-15分钟。
2月27日,钟南山院士团队与腾讯公司宣布达成合作,共同成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,流行病筛查、人工智能医学影像、流行病疫情预测预警正是双方合作的重点。
AI与人工协作的方式,正逐步成为医生工作的有效补充,将医务人员从事务性、重复性工作中逐渐解放出来,增加医生的有效工作时间的同时,也让患者得到更及时的治疗,更深层次为医疗供给侧带来增量。
智慧医院提升诊疗舒适度
对患者而言,“排队两小时、看病五分钟”,是长期困扰就诊满意度的痛点。低效率的诊疗流程同样也是对医生的挑战。此次疫情期间,“非接触式”就诊再次激活了公众对智慧医院的关注:过去患者求医只能到实体医院的唯一选择被打破了,逐步养成分级诊疗的思维,能线上解决的问题尽量避免扎堆往大医院跑,“互联网+医疗”按下加速键,更为医患就诊体验的提升带来了全新契机。
将“新基建”延伸到医疗卫生领域,让“信息跑路”替代“群众跑路”,通过服务创新提升患者就诊体验,缓解“看病难”问题正成为目前智慧医院建设的重点。患者就医前,先通过线上预问诊,更清楚了解自身状况和对应科室;步入医院,免排队、无卡就医;出院后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长期跟踪随访、全程管理……这些诊疗周边智能化工具正逐步融入到医生日常工作中,成为患者就医新图景。
智慧医院的建设在提升患者就诊满意度的同时,更有助于医生将精力“用在刀刃上”,充分释放自身专业价值。目前全国超过3.8万的医疗机构通过微信公号或者小程序为患者提供服务。2020年3月全国开通的医保电子凭证,通过微信覆盖全国13.5亿参保人。民众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后,大部分医院单人次门诊就医交费重复排队次数可由4次降为0次,平均节省就医等待时间43.6分钟。
互联网科普助力和谐医患
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误解,往往造成医患关系紧张。近年迅猛兴起的互联网医学科普,正慢慢提升社会大众对医疗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,弥合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认知鸿沟。根据《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(2018年)》显示,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7.06%,比2017年增长了2.88个百分点,其中民众在知识、行为、技能三方面素养均有提升,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提升幅度最大,达到30.52%。这正是互联网医学科普在推动和谐医患中的价值所在。
一方面,腾讯医典等互联网医学科普平台的出现,可有效弥合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,帮助患者科学管理疾病的同时,增强医患相互理解;另一方面,也可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连接和社交优势,帮助医生使用数字化平台和工具,延伸医疗服务的时间和空间,赋予医患沟通更多温度,重建医患和谐。
与之同时,通过信息化技术还可以让优秀医疗资源向基层和乡村医疗机构流动,让基层、乡村医生和专科医生形成团队,实现医联体,同时不断升级基层医生的技术“工具箱”,这对适应老龄化趋势,弥补城乡差距意义重大。
随着我国医改步入“深水区”,医务人员的主体性作用正愈发突显。医务人员作为医疗卫生服务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,既需得到充分解放,更要获得足够补充。只有让医生与患者一起,享有更多的获得感,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问题才能得到解决,最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,实现健康中国目标。来源:深圳特区报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